武大首位女院士张俐娜病逝曾获可再生资源领域国际最高奖
2024-07-02 作者:凯发在线平台 阅读量:

  据武汉大学讣告,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俐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17日20时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今年以来,我国已送别30位两院院士。张俐娜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是我国天然高分子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

  据武汉大学新闻网介绍,1940年8月14日,张俐娜出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母亲是一名中、小学教师,因此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63年,张俐娜从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后在北京铁道科学院工作,10后年,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1985年,她获得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作为客座研究员赴日本大阪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多的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1986年,46岁的张俐娜结束访学,回国开始了关于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新领域的研究。1993年,张俐娜创建了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科研组。2000年1月,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开始纤维素新溶剂和材料的研究。这一年,张俐娜60岁,这个年纪许多人已经退休。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这项研究就是要找到能够取代塑料,用途更广、性能卓越同时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在最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当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纤维素和甲壳素。前者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废弃物,如竹子、棉短绒、甘蔗渣等;后者主要来源于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废弃物,通常是虾壳和蟹壳。可以说,纤维素和甲壳素都是自然界中永远不会枯竭的原材料,但它们都是极为“顽固”的大分子,很难溶解也无法熔融加工,如何开发利用堪称世界难题。

  张俐娜带领自己的团队,经过12年潜心研究实验,终于发现纤维素和甲壳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里低温下溶解。他们创建了简便易行的水溶剂低温溶解方法后,各式各样新材料也相继开发出来,并且证明,它们具有优良性能和各种功能,可用于生物医学、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等多个领域。

  因为这些材料源于自然界,废弃后可以自然降解,不会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因此,只要解决工程化问题,使这些新材料进入批量生产,就意味着使用它们能够实现无毒、无污染、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张俐娜因此获得2011年度安塞姆佩恩奖,这是国际可再生资源领域的最高奖,她也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同时,她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1年11月,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百年学府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

  她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解技术,并初步实现绿色工艺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工业化。这些成果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应用前景。

  10月17日张俐娜病逝后,武汉大学发讣告称,张俐娜院士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化学学科特别是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张俐娜院士身上体现的以德执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微信
微博
QQ空间
更多